12月21日,2018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于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順利召開。本屆論壇以“融合·智能”為主題,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上海市科委等單位指導下,由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上海衛星導航定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上海西虹橋導航技術有限公司及上海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論壇邀請了北斗系統建設和應用領域的主管部門領導、衛星導航領域的國內外技術及產業專家、產業屆精英,以主題演講、圓桌討論和用戶交流的形式共商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大計,進一步推動導航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駱大進、中國兩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龔惠興、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智庫首席專家曹沖,以及來自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上海市科委、經信委、軍民融合辦公室等相關領導,北京衛星導航中心、中國絲路集團、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陸軍工程大學等高校及院所的專家蒞臨現場并作主題報告。
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致力于推動技術交流合作、服務產業發展,開啟了我國專業化、國際化衛星導航位置服務產業技術創新論壇的先河,自2004年起已成功舉辦多屆,成為業內有影響力的高端科技與產業論壇。
《GNSS技術發展趨勢藍皮書》發布
及合作平臺簽約儀式
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龔惠興院士主持,盛大開幕。開幕式上,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智庫首席專家曹沖研究員宣布了《GNSS技術發展趨勢藍皮書》(簡稱藍皮書)的發布。藍皮書是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和環球新時空(北京)信息技術研究院聯袂分析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國內第一本關于GNSS技術發展動態與趨勢的研究分析專業報告。藍皮書提出了GNSS的三大技術趨勢:高精度大眾化應用技術、電磁環境與場景化智能技術和多模跨界深度融合與集成技術;一大熱點:囊括無人系統應用服務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熱點;以及一個本征點:GNSS核心技術離不開強化完善接收機技術,其突出重點之一是天線系統。在藍皮書中,GNSS提供的時空信息成為主線,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新時空的又一明顯例證。
經過近兩年的籌備與建設,“一帶一路”空間信息產業轉移服務平臺合作簽約、“上海北斗導航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協同共建合作協議”簽約、“長三角低速智能無人系統感知導航測試場”發布與合作簽約以及“新時空智慧物流計劃”等簽約儀式也在萬眾矚目中如期舉行。
為共同推進北斗導航產業在“一帶一路”的合作和交流,上海西虹橋導航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國絲路集團有限公司充分依托各自的優勢資源,搭建“一帶一路”北斗產業交流平臺,并將在合作期間,積極促進“上海高精度綜合試驗區/中東北斗導航及相關應用”項目的落地工作。
研發和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四梁八柱”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北斗導航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市政府首批通過審議的十八個平臺之一。上海西虹橋導航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平臺承建單位,充分集聚產業鏈核心單位優勢資源,在共性技術協同研發、技術成果轉化、聯合建設聯合運營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上海北斗導航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協同共建合作協議”由來自上海西虹橋導航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西虹橋商務開發有限公司、中國絲路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復控華龍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十家單位的代表共同簽署。
在中國北斗辦、上海市科委和青浦區政府的指導下,高精度導航位置服務綜合應用試驗區上海市重大創新行動計劃項目的支持下,由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承擔建設的無人系統綜合試驗區,是高精度導航位置服務綜合應用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準備,現在已經初具測試能力。為了更好地服務長三角企業以及科研院所,本次論壇邀請到了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和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單位共同簽約,并見證測試場投入運營。
基于“新時空智慧物流計劃”,上海勢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三通一達和順豐聯合投資的蜂網戰略合作,將為物流行業提供搭載千尋位置高精度定位服務的車載終端,通過升級物流車輛的定位能力,實現對車輛的車道級導航和精準位置追蹤。基于精確的位置數據,解決困擾物流和快遞行業的痛點,分析駕駛行為,提升管理和調度能力,提升物流效率。
PNT融合發展體系
及“一帶一路”與北斗產業發展機遇高端對話
主論壇一以“PNT融合發展體系”為主題,由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郁文賢主持。各位嘉賓從各自不同的專業角度出發,結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最新進展,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全新的解讀。中國絲路集團董事長閆立金指出,數字地球時代已經到來,人工智能將改變世界。 我們應從“數字地球,智能世界”開始,倡議合作共建基于北斗 + 的“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共享數字智能經濟,共同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光明的未來。 兩院院士武漢大學李德仁教授介紹了 PNT(定位、導航、授時)系統的基本概念,對國際上主要 PNT 系統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設我國 PNTRC(定位、導航、授時、遙感和通信)系統的構想。中國航天研發中心研究員焦文海指出,時間與頻率基準、PNT的基石都需要頂層優化設計。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研究員任前義則指出,一星多用,通導遙一體化和天基互聯網都將顛覆傳統。陸軍工程大學教授李廣俠重點分析了當前熱門的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的可行性,并對衛星通信導航系統整合增強的前景進行了展望。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定位能力中心主任張毅對4G到5G的移動網絡定位相關技術進行了解讀。
根據規劃,2020年底前,北斗系統將完成35顆組網衛星的發射,實現全球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北斗全球化進程已取得顯著成果,在“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形成國土測繪、精準農業、智慧交通等示范項目。本次論壇上由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智庫首席專家曹沖主持的“一帶一路”與北斗產業發展機遇高端對話邀請到了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沈軍、清華大學教授陸明泉、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周儒欣、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延平、上海司南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春領及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胡曉東就“一帶一路”與北斗產業發展機遇這個主題進行了探討。未來,北斗系統不僅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還將更精準、更優質、更可靠的服務造福全人類,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的北斗”。
場景適應性智能定位導航
及北斗+金融高端對話
下午的論壇以“場景適應性智能定位導航”為主題,由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裴凌主持,與會嘉賓就該主題展開了熱烈和深入的探討。武漢大學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銳志教授在報告中分享了武漢大學“珞珈一號”進行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的最新進展,單顆 LEO 衛星可以實現水平方向米級定位精度,未來可用于搜救(SAR)和物聯網(IoT)定位等領域。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高級系統工程師劉校偉分享了GNSS市場與應用場景分析、NI GNSS 模擬源特征、車輛導航接收機測試帶來的挑戰及NI 的解決方案等內容。上海交通大學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楊明帶大家探討了基于感知地圖的車輛定位方法原理及其應用。北京衛星導航中心高級工程師吳光輝分享了無人系統面臨的技術難點、組合導航、多源/全源融合導航、信號機會導航等可行導航手段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可信導航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待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等內容。上海銀基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閻博從實踐的角度闡述了車聯網安全開發生命周期的架構及安全活動。思博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市場拓展經理倪守韻認為,GNSS信號的高度仿真模擬已成為關鍵要求,并分析了作為測試和驗證技術的RF模擬、記錄與回放系統、Live Sky 測試之間的區別,以及在用戶設備中使用多頻率多星座的顯著優點。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IoT業務總監王志鋒對精準時空信息在智慧交通中的應用進行了全新解讀,并分析了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的精細化衡量所帶來的意義。上海酷哇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弢指出,自動駕駛之路,最難的是持續化和商業化之路。瑞士優北羅股份有限公司資深技術支持官強介紹了高精度定位中的關鍵挑戰,以及如何利用硬件和軟件技術來確保各種條件下的厘米級定位。
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2550億元,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占比為35.4%,達到902億元,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本次論壇上,由上海西虹橋導航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華慶成主持的北斗+金融高端對話邀請到了上海聯適導航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飛、上海勢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占威、中國工商銀行青浦支行行長葉明雯、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旭及上海國方母基金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忞,共同就北斗相關企業最需要的金融支持以及金融機構服務北斗產業發展的方式方法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2012年底,隨著北斗系統投入區域服務,在開啟全球系統建設的同時,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十三五”成為該產業的關鍵轉折發展期,北斗三號即將正式提供“一帶一路”區域服務,2020年北斗系統將提供全球服務。面向漸行漸近的人工智能時代,北斗導航機遇和挑戰共存,如何抓住當前的大好時機,破解阻礙產業發展的壁壘和瓶頸,打造北斗產業的升級跨越版,形成智能信息產業體系化發展的強勢,是業界的當務之急,也是國家發展大戰略之所在。相信通過本界論壇的舉辦,必將進一步推動PNT融合發展體系的建設和智能定位導航技術的更新迭代,加快北斗產業化和國際化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