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北斗”都被稱為是一群“自律”的衛星,這群自律的衛星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應該待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做到怎樣的效果。這樣“自律”的背后都源于北斗的控制系統,也就是他們的總指揮。
北斗控制系統可以實時搜集衛星的軌道和姿態信息,在整個運行過程中如果一旦發現異常,便會指揮衛星回到正常狀態。而不同于國際上其他的衛星系統,北斗衛星的遙測、遙控、星務、熱控、載荷、姿軌控、電源等管理,基本上是分散在不同的處理單元分別完成的。
【自主運行能力上線】
北斗三號控制系統采用 “綜合電子” 體系架構,以中心管理單元為核心,構建了集散型分布式系統。通過綜合電子分系統與衛星敏感器執行機構交換信息并控制執行機構動作,完成北斗衛星從星箭分離、在軌運行直到衛星服務壽命末期各階段的姿態控制與軌道控制。同時北斗三號控制系統還賦予了衛星在一定程度上的自主運行能力,這也是因為采用了基于星敏感器+紅外地球敏感器的自主導航算法,能定時更新星上軌道數據,讓衛星具備了自主獲取軌道數據的能力。
如此一來,通過北斗衛星系統自主技術的加持,即使地面測控站出現故障,它們也能在軌正常工作至少60天。可以說大大減少了衛星對地面站的依賴,實現了“可視”范圍外的衛星控制,也降低了系統的運行管理成本。
【高性能運算加持】
此外,就更高性能的運算方面來說,高連拍速度的星敏感器等設備提供的姿態與軌道信息的計算需要高性能計算,衛星更智能的自主運行需要高性能的運算,故障的自主檢測、隔離和處理需要高性能計算等等。任務為保證運算性能和任務的匹配,具備自主獲取軌道數據的能力,包括長時間軌道外推和基于自身的自主軌道確定能力。采用基于星敏感器+紅外地球敏感器的自主導航算法,定時更新星上軌道數據。
作為北斗衛星的總指揮
高精尖技術賦能的強大控制系統
真正實現了
賦予北斗衛星“自律”的力量!





